〔專欄〕舒適圈
網誌文快變成月報了,就跟我上一間公司一樣, 每個月要統整自己上個月花多少時間在維運或是專案, 但其實另一邊部門的根本沒在care, 呈現南北韓兩樣情的情形。 首先還是要宣告一下標題的定義。 來自維基百科: 舒適區(Comfort zone)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,和習慣的行動,人會在這種安樂窩的狀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。 我們一直都不自覺的尋找舒適圈的感覺。 出於某種因素換到了新環境, 對於不明的周遭環境、未來一旦產生不定感, 便開始盡可能的觀察環境後, 暫時用過往經驗將當前所吸收到的資訊進行某種程度的連結。 對於環境隨時間推移有熟悉度後, 舒適圈便建立起來了。 此刻,除非必要,否則要突然改變固有模式或認知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。 工作方面,或許不能完全套用。 像是,我剛來沒多久發現上了賊船,當然要馬上跳啊。 誰跟你舒適,等到水淹脖子就來不及了。 另一種情況是,單一公司呆了太久,已經摸清楚全部流程(或是把戲), 感覺不到任何新的熱誠,就會準備改履歷。 生活模式上我認為會比較接近。 若真要提,你我正在進行的上班族生活就是。 平常下班若有時間,有的人會固定去上其他有興趣的課, 或者是跟人約其他休閒,或是什麼都不想做, 只想好好轉開房間鑰匙換掉假掰的西裝襯衫, 暫時擺脫一天的疲勞感。 我指的就是如此。固定到已經能用程式寫出來的行為模式。 上班的公式就是打卡、搞案子、應付其他客戶需求等北七的事; 下班的公式則是看電視、打電動、上網,然後死撐著不想睡直到想睡為止。 如果你嘗試在輪迴當中加進一部分新的環節,會發現一段時間後: 「啊,好累喔,還要趕去XXX上課,來不及,算了」 然後永遠就算了。 下班時間補習可能還是小事,畢竟學費也很貴。 特別再獨立一段,就是我特別要說的,莫再提... 可能三生有幸,有人介紹,特別挪出時間認識一下,留一留聯絡方式。 然後回到家,不知道為什麼很快就有答案。 不是有某種推銷上的目的,就是馬上被加入封鎖名單。 一句話都還沒說ㄟ。 難得拿出時間投資,結果沒多久(不到一週)給你負30%,換成基金你都想抽手了。 最後又回到固定的舒適圈輪迴,年復一年, 繼續看FB上又爆出其他人默默出現的好消息,按一下讚, 每年的愚人節唯一的梗就是改變自己的感情狀態,但永遠只能在那一天有機會改, 平常日如果亂改,底下馬上有人留言關心,對於欺騙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