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前兩天大雨, 週一騎車出發時僅僅1公里之後開始下起大雨, 不得不穿完雨衣再上路,一路冒雨到公司。 也因此隔天我選擇搭捷運通勤(但雨勢不足以需要搭捷運的程度)。 我又體會了莫非定理。 在車廂內,當天不想淋雨的乘客不少,空座位就不要想了, 人多時連車廂把手都未必抓的到。 不過得多虧以前在大學時搭捷運所習慣的平衡感, 只要不急煞,一般的搖晃我都能應付得來。 看到路線圖,想起十幾年前(啊啊)我在車廂裡的時候… 大學系上規定要修外系學分,號稱是為了學生可以增廣見聞用, 實際上就是本系課程開不了那麼多只好叫大家各自努力填學分。 看規定裡面有雙主修、輔系等,認定上都麻煩多了, 我選擇單純修兩個外系學院湊個20學分就足矣。 看著選課系統瀏覽半天,找不太到究竟要以什麼學院的學分為主, 於是選了室友也有在修的個體經濟學來試試。 看了上課地點,不在校總區而是在社科院學區, 以捷運站所在地來對比的話,總校區在公館站而社科院在台大醫院站的距離。 中間隔了三站,還想騎車嗎?(當時只有腳踏車) 現在騎過羅斯福路,就知道當初不騎腳踏車是正確的選擇。 但是一大早八點的課還是放在那邊,我也只剩下捷運一途。 因此,每當週四早上要上課時,我六點半左右就得起床盥洗(咦現在也是啊), 七點多左右騎車到捷運站附近停腳踏車(走路?你確定要走一兩公里的舟山路?) 之後找位置停好車走進捷運,等著往北向的綠線。 雖然車程不過十分鐘左右,等車也要花時間。 台大醫院站下車之後,走到社科院就是硬梆梆的走路時間。 大約走了一公里之後走到教室,上課時間剛好。 沒有機車,我幾乎花了快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在通勤。 早上的捷運人也不少,擠上車也花了功夫, 也因此練就平衡感。 在此打岔一下,某次急煞有個看起來像高職生的傢伙失衡踩到我的腳, 但他只看了一眼什麼都沒說。我去你個… 通勤耗時,最令人不滿的還是到了教室之後發現空位很多, 不少人還沒來,但是桌上放著礦泉水、雨傘等佔位用的物品。 雖然教室座位已經滿到最後一排但某次只剩下我一個只能站著上課, 對於扁平足的我來說不啻是個懲罰。 有人拜託佔位真的很棒。棒呆了。 來來往往通勤上課,但我依舊對整本原文課本中只看懂一開始的供需圖而已。 後面的章節幾乎是完全陷入英文名詞定義的模糊, 形同放棄。 期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