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同學都變網友
很現實啊。
以前小時候不像現在網路發達、小學生就有手機,
要聯絡別人只能打家裡電話。
所以能留下的資料寥寥可數。
長大之後要找人,就算以當初畢業紀念冊留下的地址去找,
其他人大多到外地工作去了,所以也行不通。
更何況,詐騙案件太多,好像從國中畢業紀念冊開始,
就沒有列出每個人的家中地址了。
(但煩人補習班的招生電話總是找得到我們…)
容我打個岔,我迄今很討厭補習班的電話手法,
有兩次補習班打進來,我爸媽各接過一次,
他們假裝是我同學,指明要找我,電話就這樣轉到我手上。
接下來我就聽他們連珠砲廢話推銷他們補習班有多強多棒十幾分鐘。
那時候還不懂怎麼拒絕,找不到插話點,
聽到耳朵長繭仍不知道怎麼掛電話。
說到這邊,還我人生中的20分鐘回來!!
回頭。先甭說非死不可,非死不可的強大我們都領教過了,
只靠著MSN通訊錄等,如同釣魚線拉出了你根本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再找到的人。
再更早之前還沒有非死不可時,我也靠著一些不知道哪來的機緣,
跟一些人搭上線。
想想也真感嘆。原本這些人都是跟自己曾經同時在一個場域生活過,
也曾經比鄰而坐,偏偏呢,現在知道這些人的消息,
只剩下15吋~22吋的液晶螢幕上的文字可以瞭解。
然後,你當前身邊常碰面的人,或許你有他的帳號,
但也許不久之後另尋他就,或是其他因素就此離開身邊。
同樣地,你只剩下電腦螢幕可以知道訊息,
(成天打電話問候很少吧…電話費不用錢喔…)
知道「喔,他還存在」之後,繼續當著網路上平行的兩個人。
你想找他,但因為工作或是分隔兩地,幾乎沒有機會碰面。
Wait,這跟一般網友有什麼兩樣?
更重要的是,常常在你身邊的人,你未必想加他帳號。
譬如上司或是不熟的同事。
寧可切割也不想有更多瓜葛。
就這樣,平行線越來越多,沒有能交集的機會。
這就是疏離感吧。寒流來寫這些,不大適合。
以前小時候不像現在網路發達、小學生就有手機,
要聯絡別人只能打家裡電話。
所以能留下的資料寥寥可數。
長大之後要找人,就算以當初畢業紀念冊留下的地址去找,
其他人大多到外地工作去了,所以也行不通。
更何況,詐騙案件太多,好像從國中畢業紀念冊開始,
就沒有列出每個人的家中地址了。
(但煩人補習班的招生電話總是找得到我們…)
容我打個岔,我迄今很討厭補習班的電話手法,
有兩次補習班打進來,我爸媽各接過一次,
他們假裝是我同學,指明要找我,電話就這樣轉到我手上。
接下來我就聽他們連珠砲廢話推銷他們補習班有多強多棒十幾分鐘。
那時候還不懂怎麼拒絕,找不到插話點,
聽到耳朵長繭仍不知道怎麼掛電話。
說到這邊,還我人生中的20分鐘回來!!
回頭。先甭說非死不可,非死不可的強大我們都領教過了,
只靠著MSN通訊錄等,如同釣魚線拉出了你根本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再找到的人。
再更早之前還沒有非死不可時,我也靠著一些不知道哪來的機緣,
跟一些人搭上線。
想想也真感嘆。原本這些人都是跟自己曾經同時在一個場域生活過,
也曾經比鄰而坐,偏偏呢,現在知道這些人的消息,
只剩下15吋~22吋的液晶螢幕上的文字可以瞭解。
然後,你當前身邊常碰面的人,或許你有他的帳號,
但也許不久之後另尋他就,或是其他因素就此離開身邊。
同樣地,你只剩下電腦螢幕可以知道訊息,
(成天打電話問候很少吧…電話費不用錢喔…)
知道「喔,他還存在」之後,繼續當著網路上平行的兩個人。
你想找他,但因為工作或是分隔兩地,幾乎沒有機會碰面。
Wait,這跟一般網友有什麼兩樣?
更重要的是,常常在你身邊的人,你未必想加他帳號。
譬如上司或是不熟的同事。
寧可切割也不想有更多瓜葛。
就這樣,平行線越來越多,沒有能交集的機會。
這就是疏離感吧。寒流來寫這些,不大適合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