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專欄〕自我滿足效應

先說明,我不清楚心理學上有沒有類似的名稱,
一時印象中沒連結起可能相同的專有名稱,
姑且稱之。

所謂自我滿足,大概可以這麼說:
當自己獲得(通常以有償方式,或者耗費心神精力)一件東西,
但實際上並未產生預期的效果,
或是沒過多久該物以更低代價即能獲得時,
明明自己就是所謂的冤大頭,
此時我們自己不會勇於承認當了潘仔,
而是觀察該物其他的優點,獲得某方面來說心靈的補償。

上面的描述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東西買貴了。
在別的商場也許有更低價出現,
或者是昨天剛買今天就打折如此不巧的事。
此即為滿足效應的觸發器。
「反正搞不好一下就賣光了,也買不到」
「我今天就要用,來不及」
「還好沒差多少錢」
不同於酸葡萄效應說的是沒到手的東西的壞處,
而是收斂於自我化解,安慰的心理。

實際上真的就如自己所陳述的事一樣好嗎?
當然未必。因為沒能用較低的代價獲得,
也並非沒有機會取得,只是資訊缺乏下所致。
有形的部份說完了,照例還是要拉非有價物來救援一下。

沒錯,我就是要講找對象。
有的案例是明明對方不怎樣,真的要說啥吸引人的地方也提不出幾點,
好像也沒那麼喜歡。
但由於自己年紀不小或是其他不可抗拒因素,
就這麼順應趨勢結婚,
即使自己滿意度頂多算普普,還是會安慰自己「還不錯」。
當然別人無權評斷是好是壞,
只是靜下來思考,你是無法抗拒真正內心的缺憾感。

所以,就像我去大阪明明買兩日券就可以,
反正第一天只剩半天,
結果我耍天才買了三日券是怎樣!!!!!
下一篇繼續環球影城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〔密技〕設定EXCEL列印範圍

五個千萬不要因為太好奇而去的地方

〔密技〕更改硬碟序號